超商的食物安全嗎?(轉載)
外食族真的要小心,超商的食物永遠看起來那麼新鮮,但裡頭加了多少會危害健康的添加物?!真的要小心!!
1. 麵包:放了一、兩天,還是外酥內軟,常見添加物有漂白麵粉、香精、甜味劑、麵包改良劑、益麵劑(乳酸硬脂酸鈉)、膨脹劑、色素。正常麵包時間放久後會變硬,口感變差且容易發霉。
2. 饅頭:蒸了一整天,表面顏色仍很白,常見添加物有漂白麵粉、甜味劑、膨脹劑、增白劑,或蒸時放硫。正常饅頭顏色應該略偏黃。
3. 熱狗:口感很脆、顏色鮮紅,常見添加物有磷酸鹽、色素、修飾澱粉。磷酸鹽攝取太多容易引起腎臟的疾病。
4. 便當:肉類、蔬菜整天不變色,常見添加物有磷酸鹽類、鹼性食品添加物。
5. 油麵:口感Q彈的油麵,常見添加物為架橋劑,一般情況下麵條易斷,煮熟後容易黏在一起。
6. 黑輪湯頭:好喝,但喝完易口渴,常見添加物有味精或高鮮味精(膚氨基酸或氨基酸及核苷酸)。
7. 盒裝沙拉:沙拉保持清脆、不變色,常見的添加物是二氧化氯水溶液,攝取過多可能導致呼吸道不適。
8. 盒裝煮熟青菜:整天不會變色,常見添加物為鹼性食品添加物,也就是小蘇打。
9. 包裝飲料:口味多、價格便宜,但常有香精、色素、檸檬酸、防腐劑、乳化劑、甜味劑等添加物。
10. 布丁:很Q彈、香味濃的布丁,常見添加物有果糖、麥芽糖、玉米澱粉、食鹽、鹿角菜膠、乳酸鈣、雞蛋萃取物、乳化劑、豆膠、香料、天然色素(焦糖色素、梔子黃、紅麴色素)等。真正雞蛋做的布丁很容易碎,不會過度Q彈。
打破!飲食習慣三大迷思
過去,人們對美食的定義是Q彈、入味、鮮脆。現在,要改變觀念,降低食物化妝程度,須破除以下三迷思:
迷思一:多吃蔬菜不一定健康
專家要我們多吃蔬菜,但以豆芽菜為例,坊間生產的豆芽菜,會在栽植的容器中添加生長劑、螢光劑與24小時燈照。吃了過多的豆芽菜,等於把生長劑、螢光劑也吃進肚,對健康不利。
迷思二:總匯三明治補充營養
時間來不及卻又想要吃得營養,來份總匯三明治?小心!一份總匯三明治使用了約80到100種的添加物。
首先是麵包,為了達到蓬鬆、易於吸收水分的效果,商人使用的酵母食物或乳化劑等,其中就有10到20種的添加物;火腿中的添加物,有增量劑、結著劑、著色劑等20到30種。鮪魚沙拉則可能含有調味劑、乳化劑、pH調整劑等10到20種。
迷思三:無菌不一定好
許多業者為了符合政府要求,食物中不得殘存「大腸桿菌」,而在食物中大量使用防腐劑、磷酸鹽,把細菌殺光光,果然符合標準。但「零污染」的背後,消費者卻吃進更多的添加物,對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
本篇文章轉載自網路,版權屬原作者所有,若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發信告知,會立即進行撤除
(網路詐騙多請小心謹慎多看多問多比較)
竭誠的歡迎您親臨本公司或來電洽詢,本公司服務人員小偉將會為您詳細解說。服務用心顧客至上
諮詢專線 : 0960-719883 小偉 (24小時)